根据爵士队记 Tony Jones 的最新报道,犹他爵士在 2025 年休赛期做出重要决策,向 25 岁的中锋奥斯卡 - 希布韦(Oscar Tshiebwe)开出双向合同资质报价。这一操作不仅延续了球队对年轻内线的培养计划,也为希布韦的职业生涯注入新的可能性 —— 他将成为受限制自由球员,爵士保留匹配其他球队报价的权利。与此同时,球队拒绝为米卡 - 波特提供资质报价,后者成为非限制自由球员,进一步优化了内线轮换结构。
一、希布韦的成长轨迹:从 NCAA 篮板王到 G 联盟统治级内线
希布韦的篮球生涯充满励志色彩。这位刚果裔中锋 14 岁才接触篮球,却凭借惊人的天赋迅速崛起:在肯塔基大学期间,他以场均 17.4 分 15.2 篮板的统治级表现当选 2022 年全美最佳大学球员,并创下单场 28 篮板的校史纪录。尽管选秀行情仅为二轮,但他在 2024 年夏季联赛中展现出高效能力,场均 18.5 分钟内贡献 11.6 分 8.6 篮板,投篮命中率高达 61%。
上赛季与爵士签订双向合同后,希布韦在 NBA 与发展联盟之间频繁转换角色:在常规赛有限的 5.3 分钟出场时间里,他能高效贡献 3.3 分 2 篮板;而在 G 联盟,他以场均 16.2 分 16 篮板的表现荣膺篮板王,其中单场 30 篮板的壮举更引发广泛关注。这种 “双轨制” 的成长路径,既暴露了他在 NBA 对抗中的适应性问题,也凸显了他在内线篮板拼抢上的独特价值。
二、双向合同的战略意义:低成本押注高潜力股
爵士此次续约的核心逻辑,在于以极低的成本锁定一位具备 “即战力 + 潜力” 的内线拼图。根据 NBA 规则,双向合同球员每年薪资约为 7.5 万美元(发展联盟部分)+ 按天计算的 NBA 薪水(最高约 81.5 万美元),且每年最多为 NBA 球队效力 45 天。这种合同形式既避免了占用常规阵容名额,又为球队提供了灵活的试错空间。
从战术层面看,希布韦的续约与爵士的内线布局高度契合。球队目前拥有凯斯勒(场均 12.2 篮板 + 2.4 盖帽)、科林斯(场均 19 分 8.2 篮板)等主力,但缺乏可靠的第三中锋。希布韦在 G 联盟展现的篮板嗅觉(场均 6.3 个前场篮板)和篮下终结能力(命中率 55.7%),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缺。此外,他与努尔基奇等新援的风格互补,可在常规赛中承担 “能量型替补” 角色,为核心球员争取轮休时间。
加拿大pc28三、竞争格局与未来挑战:从边缘人到轮换拼图的跨越
尽管希布韦的续约被视为积极信号,但他仍需在三个层面证明自己:
- 对抗强度的适应:NBA 内线的肌肉密度远超大学和发展联盟。希布韦需提升下肢力量以应对挡拆换防,避免在防守挡拆时被小个球员军训。
- 技术细节的打磨:他的罚球命中率(66.1%)和策应能力(场均 1.5 助攻)仍有提升空间。若能开发出中距离跳投,将极大拓展战术价值。
- 角色定位的明确:在爵士 “重建与竞争并行” 的策略下,希布韦需在有限的上场时间内展现不可替代性。参考本赛季 G 联盟数据,他若能将篮板率提升至 25% 以上,有望成为球队第二阵容的 “篮板发动机”。
从球队视角看,希布韦的续约也折射出爵士管理层的精明:在拒绝波特的同时保留希布韦,既节省了薪资空间(波特上赛季薪水为 190 万美元),又为未来交易预留了灵活性。若希布韦在下赛季展现出稳定进步,爵士完全可能将其转正为常规合同球员;反之,双向合同的低成本特性也将风险降至最低。
四、联盟趋势与发展机遇:双向合同的价值重估
近年来,双向合同已成为 NBA 球队培养边缘球员的主流工具。例如,勇士对库明加开出资质报价、太阳续约吉莱斯皮等案例,均体现了这一合同形式的战略价值。对希布韦而言,这种 “半职业” 身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—— 他需在 G 联盟保持统治力,同时抓住每一次 NBA 上场机会(如垃圾时间、伤病顶替)证明自己。
值得注意的是,爵士本赛季的内线竞争将异常激烈。除凯斯勒、科林斯、努尔基奇外,菲利波夫斯基等新秀也在争夺上场时间。希布韦若想脱颖而出,需在防守端展现更多积极性(如挡拆换防、协防补位),并在进攻端减少失误(G 联盟场均 2.1 次失误)。

结语
希布韦的续约看似是一笔不起眼的操作,实则蕴含着爵士对内线未来的深远考量。这位 25 岁的中锋能否从 “发展联盟明星” 蜕变为 “NBA 轮换球员”,不仅取决于他的个人努力,也与球队的培养策略密切相关。随着新赛季临近,希布韦的每一次出场都将成为检验其价值的试金石,而爵士的内线格局,也可能因他的成长发生微妙改变。